證券時報網
近期“厄爾尼諾”被頻繁提及,稻米價格上漲,世界氣象組織警告,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國際一些主要的糧食產區(qū)出現災害天氣,將導致糧食減產,糧價大幅上升。
不過從歷史上看厄爾尼諾現象對糧食產量的影響往往被夸大,主要是厄爾尼諾往往作用于局部,但是從全球看,這些影響造成的損失比例并不大。
具體到我國,夏糧已經結束,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的主要是我國水稻和玉米產量,水稻面臨的是過剩,玉米主產區(qū)影響有限。
影響
厄爾尼諾給人的直觀感受是氣候變暖,國內40度高溫的情況越來越多,另外是旱澇不均。
據報道,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印度正考慮禁止約80%大米的出口,主要是為了遏制國內不斷上升的糧食價格。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大米零售價上漲了約15%。印度大米價格上漲,主要是受極端天氣的影響。印度今年夏播水稻的種植面積較上年同期減少26%,原因是前幾個月的降雨量較正常水平減少了8%。印度大米占全球出口供應量的40%。
報道稱,多數亞洲國家今年第二季水稻種植量都將低于正常水平。在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泰國,5月份降雨量比正常水平低26%。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報告也認為,糧食進口成本上升可能在部分脆弱新興國家引發(fā)“潛在危機”。糧食進口在進口總量中占比攀升。
大米價格上漲,帶動小麥期貨價格上揚。外界擔心印度可能尋求進口小麥,加劇市場供應壓力。
厄爾尼諾氣候對不同國家地區(qū)的影響是不同的,例如對主要糧食大國巴西南部地區(qū)的影響是降雨增加,收獲期間降雨過多會增加病害發(fā)生率并造成糧食品質損失,但是生長期間降雨增加,對大豆、玉米等有利,對小麥、大麥等則不利,巴西東北地區(qū)降雨量通常會減少。
澳大利亞是優(yōu)質小麥主產區(qū),根據澳大利亞農業(yè)部預測,由于厄爾尼諾帶來的干旱天氣模式,澳大利亞的小麥產量將下降30%左右。根據機構ABARES預估,2023~2024年澳大利亞小麥出口量約2100萬噸,同比下降29%。
中國
由于我國夏糧收獲已經結束,今年主產區(qū)遭遇“爛場雨”,造成小麥總產量下降,關鍵是質量也有所下降,讓人再次領略到氣候的威力。
目前國內稻谷價格和全球價格一樣在上漲。南方是我國水稻主產區(qū),水稻播種面積占全國94%左右,6月中下旬以來,南方多地遭遇持續(xù)強降雨天氣,使處于抽穗揚花和灌漿結實期的早稻面臨“雨洗禾花”的高風險,有可能影響早稻產量和品質。
不過我國水稻產量連續(xù)多年產大于求,庫存充足,厄爾尼諾不會造成太多不良影響。
傳統(tǒng)上,三大主糧中稻米價格最高,小麥其次,玉米最低,不過2020年,由于疫情等因素影響,玉米需求缺口增加,價格大幅上漲,稻谷小麥產大于需、價格漲幅較小,玉米價格甚至超過小麥和稻谷價格,成為三大主糧中價格最高的糧食品種。這就推動稻谷、小麥替代玉米做飼料。另外,東北一些土地也從水田更改為旱田,玉米種植面積增加。
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口大米164萬噸,同比下降43.9%。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印度、越南等水稻主產國水稻生產受到影響,市場預期不樂觀,大米出口價格持續(xù)上漲。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米進口國,不過進口總量占我國稻米產量非常小。2022年,我國大米進口量達到619萬噸,首次突破532萬噸的進口配額,其中碎米進口量占比超過50%。
南華期貨認為,厄爾尼諾現象可以減少南方嚴重洪水北方嚴重干旱的概率??赡軙斐晌覈喜坑绕涫侨A南地區(qū)出現干熱情況,對我國甘蔗的生長將會有潛在威脅。今年國內白糖期貨價格已經大幅上漲。對我國中部地區(qū)氣候尚難推測,在我國的西北和東北地區(qū),由于地處絕對的環(huán)流異常減弱/海溫偏冷地帶,兩地均會表現出降水負異常。
全球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氣候現象,會導致全球氣溫和降雨模式變化,平均每2年至7年發(fā)生一次,通常持續(xù)9至12個月。最近一次是2016年,導致全球氣溫創(chuàng)紀錄,讓全球糧油和能源供應、價格等受到影響。1997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是近代歷史上有記錄以來最強烈的一次,明顯主導了全球大氣條件,氣溫模式高于平均水平,在太平洋中東部地區(qū)尤其明顯。
2023年厄爾尼諾現象是在全球普遍變暖的背景下發(fā)生的,全球大片海洋的溫度高于平均水平,影響區(qū)域在增加。
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糧食經濟研究員鄭文慧表示,天氣因素通常容易經市場炒作發(fā)酵,形成放大效應。事實上,厄爾尼諾對全球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種的糧食存在不同的影響,比如,有數據表明,在厄爾尼諾出現的年份,美國玉米單產高于趨勢單產的概率更大,如在過去的11次中僅有三次單產低于趨勢單產。6月30日美國農業(yè)部發(fā)布基于農戶調查的年度播種面積報告,將今年美國玉米種植面積調高到9410萬英畝,比3月31日的播種意向面積高出200多萬英畝。基于美國農業(yè)部最新估計的收獲面積8632.2萬英畝,使用美國農業(yè)部當前單產預估181.5蒲/英畝,今年美國玉米產量將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56.67億蒲,比美國農業(yè)部6月份供需報告的產量數據高出4億蒲,比上年產量高出14%以上。雖然最新的種植報告美國玉米面積的增加更受矚目,可實際上單產也是近三年來最高水平。
在小麥生產方面,阿根廷、加拿大、歐盟的預期產量增加,抵消了澳大利亞、俄羅斯和烏克蘭對全球小麥貿易貢獻的減少。不過,如果未來北半球天氣情況依舊不利,小麥價格可能會顯著被推高。
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雖然會令部分地區(qū)出現高溫干旱,但給其他地區(qū)帶來的降雨則會令糧油產量增加。
從相關機構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自1980年以來,全球已經出現過11次厄爾尼諾現象,其中超強3次、中等5次。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糧食產量影響不大。有些國家在厄爾尼諾年份糧食還會增產。
來源:導油網https://www.oilcn.com/article/2023/07/07_88888.html